漢語是典型的孤立語,其主要特色是缺少形態變化,需要透過詞本身以外的成份作為主要的語法手段,例如虛詞以及語序。
一、語言類型
語言類型學(language typology)中,依照語言的句法特點,可分為分析語(analytic language) 與綜合語 (synthetic language)兩類。其中,分析語的主要特徵是為是不用屈折/形態變化(inflection)表達句法功能,所謂的屈折變化可包含名詞範疇(如:性gender、數number、格case)、動詞範疇(如:時態tense、時制aspect)的形態變化,例如英語的-s, -es, -ed, -ing等動詞詞綴,也就是屈折/形態變化的標記;綜合語相對於分析語則富於形態變化。
依照詞彙結構分類,語言又可分為:
(1) 孤立語(isolating language)
孤立語的主要特色即是缺乏形態變化,也就是它不是通過詞的內部形態變化來表達語法作用,而是通過虛詞和語序等詞本身以外的成分來表達。例如漢語、壯語、苗語、彝語、越南語、緬甸語、馬來語等,其中越南語是最典型的孤立語。
舉例:他吃一碗麵。他吃兩碗麵。(名詞不需加上複數標記)
(2) 黏著語(agglutinative language)
黏著語又稱膠著語,它具有形態變化。黏著語沒有內部屈折,且其詞綴具有單義性,換言之,每個形態變化僅代表一種語法意義,且每個語法意義都是用同一形態表達。例如:土耳其語、維吾爾語、芬蘭語、匈牙利語、日語、韓語
舉例(日語):
朝ご飯 を 食べ ました か?(早飯吃了嗎?)
早飯 受格助詞 吃 過去 疑問助詞
(3) 屈折語(inflectional language)
屈折語具有形態變化,且每個構形形態可以同時表示幾個語法意義,每個語法意義又可以用幾個構型形態來表示。屈折又分內部屈折和外部屈折兩種形式:內部屈折是通過詞的語音改變來構成不同的語法形式,表示不同的語法意義。外部屈折是通過附加詞綴來表示形態變化,一個詞綴往往表示多種語法意義。印歐語系各語言及阿拉伯語等,一般都屬於屈折語。
舉例:
內部屈折(英語)
foot(腳,單數)/ feet(腳,複數)
sing(唱,原形)sang(唱,過去式)
外部屈折(英語)
book(書,單數)/ books(書,複數)
work(工作,原形)/ works(工作,現在時,單數,第三人稱)。
(4) 複綜語(polysynthetic languages)。
複綜語又稱多式綜合語。複合語的特點是,以動詞詞根為中心,在詞根的前後附加上各種表示語彙意義和語法意義的詞綴,組成一個很複雜的詞,而一個詞一般就是一個句子。複綜語的詞根和詞綴都是不能獨立的,這一點不同於孤立語的詞,孤立語的詞一般都是獨立的。複綜語的詞綴也不同於黏著語的詞綴,黏著語的詞綴一般只表示語法意義,不表示語彙意義,而複合語的詞綴既表示語法意義,也表示語彙意義。屬於複合語的主要是美洲的印第安語、愛斯基摩語。
舉例1(南美洲的阿爾金語):
akuo -pi-n-am(他從水中拿起它。)
akuo -(e)pi -(e)n -am
拿水 用手 它
舉例2(印度 Sora 方言):
[popuŋkuntam] (有人用刀刺穿你的肚子。)
pכ -puŋ -kun -t- am
刺穿肚子 刀子 非過去 第二人稱受格
綜合以上,由於孤立語和分析語的內容趨於一致,故一般認為分析語即孤立語,而黏著語、屈折語與複綜語都屬於綜合語。
二、漢語—孤立語的代表
漢語為孤立語,沒有形態變化,其主要的語法手段有二:虛詞、語序。首先,漢語缺乏形態變化,沒有格記號(主語、賓語、所有格),缺乏數記號(如英語用-s表複數),沒有一致(agreement)的記號(主語與動詞,如英語第三人稱單數加s),也缺乏動詞屈折變化(如英語可用V-ed表過去式,漢語則無法從動詞看出過去示與現在式的不同)。
漢語詞與詞之間的語法關係一般通過固定的語序(word order)來表示,如主語在前,謂語在後。有時候利用主題,來強調目前討論的話題。
此外,單複數標記部分,漢語只有在代名詞才必須加上複數標記,如:我們;時態(aspect)或時制(tense)部分,漢語有「了」表示完成、「過」表示已實行、「著」表示持續等。
考題分析
1. 依照類型學的分類,漢語應屬於何種語言類型?
(A) 黏著語 (B) 孤立語 (C) 屈折語 (D) 複綜語
(95認證38)
答案:(B)。漢語沒有屈折詞素(inflection),屬於孤立語。
因為現代漢語沒有形態,故稱為孤立語(isolating language)。
部分內容參考自: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8%AF%AD%E8%A8%80%E7%9A%84%E7%B1%BB%E5%9E%...
Recent comments